欢迎访问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网站!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法学院研究生首届“法韵书香”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0-12-28     作者/出处: 法学院     阅读次数: 1528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转眼2020年就快要过去,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年到来之际,法学院研究生会举办“法韵书香”学术论坛,回首过去,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促进成长。

20201223日,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研究生首届“法韵书香”学术论坛在南京审计大学敏行楼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共设有两个分论坛,以研究生同学主讲,嘉宾老师主评和同学参评形式进行。分论坛一的主题为“重读费孝通——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邀请了毕少斌老师、靳宁老师作为点评嘉宾,朱红、俞陶涛二位同学为主讲;分论坛二的主题为“《民法典》与新型权利”,点评老师为王艳丽老师和杨善长老师,胡凌宇和梁金钢同学为主讲人,另外每个分论坛还各十名同学参与评议。论坛从下午一点开始,一共持续三个小时,论坛上,老师们知无不言、畅谈中外,同学们准备充分,内容充实。三个小时的头脑风暴,让参与者们感到酣畅淋漓。


论坛风采重现

分论坛一:重读费孝通——纪念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     


  朱红同学首先为大家带来《乡土中国》领读,她系统阐述了《乡土中国》中关于乡土社会、礼治秩序、差序格局,四种权力结构。吴怀昊、孔玲、王忠桂、黄奥威、俞陶涛先后对朱红同学的领读内容作了点评,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化拓展了讨论内容,评议氛围愈发活跃,黄奥威与俞陶涛同学将讨论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展示了由《乡土中国》引发的关于国家治理的思考。两位同学就国家性质的发展、国与乡的力量配比进行了激烈辩论,引得大家掌声连连,将气氛带入了一个小高潮。靳宁老师充分肯定了大家本场的表现,表示看到同学们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十分欣喜,分析了《乡土中国》中“去意识形态的研究方法”以及《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转型的今天的重大研究价值。

  接着,俞陶涛同学为大家带来了《江村经济》领读,他不羁于书本内容,为大家拓展了许多书背后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社会转型中的今天,应该采取更务实、更热爱本土的态度来选择研究方法。王祺雨、张枫波、钟梓洛、顾天华先后对俞陶涛同学的领读内容作了点评,他们结合生活环境与生活经历,讲述他们生活中依旧存在的“江村经济”现象,毕少斌老师高度赞扬同学们本场的讨论,认为同学们今天的表现极其精彩。随后,他就知识的界定与获取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提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当本土化、量化、去功利化。他还热心地为同学们推荐了4本读物:《王氏之死》、《万历十五年》、《无需法律的秩序》、《蜜蜂的寓意》。

    经典著作,总是能跨越时间洪流的横亘,历久弥新,费孝通先生对几十年前对“乡土中国”的观察,在几十年后依旧可以给我们启发。





分论坛二:《民法典》与新型权利    

202111日《民法典》生效并实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为学习《民法典》重要精神与原则,迎接《民法典》到来,展示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学术成果,激发学术灵感,启迪创新思维,开展“《民法典》与新型权利”研讨会。

胡凌宇同学主讲的题目为《居住权的宪法性》,在论文中指出居住权与生存权是重要的基本权利,站在宪法学和国际法的角度,分析宪法视角下居住权的性质与保障,以及居住权在宪法与民法的衔接问题,探讨居住权的历史发展,肯定居住权设立在离婚案件中、赡养关系中以及以房养老等现实意义。陈含锐、周华鑫、衣婧、王子轩同学也就居住权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就民法上居住权的行使的问题向老师进行了提问,亦有同学对胡同学表示支持,认为其在宪法层面思考居住权与民法中居住权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王艳丽老师评议道宪法上的居住权与民法上的居住权在内涵和外延上均存在差异,胡同学需要进一步厘清。另外强调写论文一定要注意问题意识,思考问题的真假性,研究的问题要有现实意义。同时文章要具备逻辑脉络,清楚地表达出问题并且展示自己对于问题的思考。杨善长老师评议道居住权已经为《民法典》所规定,在法律修改之前的必要性等问题的探讨应当告一段落,大家应当思考的是居住权相关法律解释与适用的问题,比如居住权与抵押权、租赁权的关系等。

    梁金钢同学主讲的题目为《浅谈新型权利的请求权基础》,他在论文中指出新型权利伴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涌现,但缺乏相应的请求权基础,分析德国和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探索我国现有法律规范中新型权利的请求权基础。同时对新型权利进行定义,认为类似居住权等属于法律规定的既定权利而非新型权利,新型权利更多的可能隐藏在习惯中。张梦婷、钟晨、耿堃同学在梁同学主讲结束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同学认为题目具有疑惑性,认为主要谈权利,而主讲人却聚焦了权利和利益之分;接下来评议的同学有对此进行了反驳,其认为章中权利与利益之分只是叙述新型权利的一个支撑,并非聚焦偏差。



杨善长老师评议道《民法典》与新型权利是当今学界的热点问题,其中有许多值得同学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去讨论大而空的东西。新型权利类似一个“袋子”,被遗忘权等都可以放进去,是非常前沿的问题,关于新型权利的主体、分类、界定以及未来展望都是有很大探讨空间的东西,大家可以在会后进行深入研究。


下午四点,在一片充满朝气的学术讨论氛围中,首届“法韵书香”学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同学们与老师仍然沉浸在论坛的交流氛围中,面对同学们的追问,老师们也耐心解答。分论坛一,对“乡土中国”转型这一厚重话题的讨论,从社会现实的描述出发,以对现实娓娓道来的描绘展开,表达老师与同学们对“中国现状与中国问题”的思考,充满着人文气息,是我们根植于土地,热爱这个国家的情怀的流露;分论坛二,直击法律规则适用的问题,居住权只是一个思考的载体,更多的通过逻辑的思辨与现实的考量相结合,展现了法律人思考问题的独特视角与犀利应对。两场分论坛,风格迥异,却相得益彰,无论是厚重的人文情怀,还是犀利的法律思维,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法律人面向未来所必须保有的。

  2020年,我们共同经历与体会着,这样一个不平凡的一年也接近尾声,“法韵书香”学术论坛,这样一份学术的饕餮盛宴无疑是辞旧迎新的很好的形式,而本次首届“法韵书香”学术论坛注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同学们供学术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