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网站!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杨力教授来校讲学

发布时间: 2016-11-18     作者/出处: 法学院     阅读次数: 1571

点击查看原图

    20161117日上午,我院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力教授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中国司改与新动向。讲座由法学院刘爱龙院长主持,刘宏宇老师以及郭妍老师也出席了本次讲座。杨力教授从回应司法公信力三大问题开始阐述,接着以上海试点司改为例谈论司改的全局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根本利益的触动,最后,发表自己对进一步司改的路线的看法。

    讲座伊始,杨力教授从法学院学生都必须经历的司考谈起,阐述司改给司考带来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司考改革体现在参与者的学位要求、放宽的对象和考试内容的改变三个方面。此外,从司改6+1试点情况来看,司改将拉长年轻的法官、检察官拥有独立审判权、办案权的时间。

点击查看原图

    首先,杨力教授就司法公信力三大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表示,案件质效趋好但司法公信力却趋弱。司法部发布567个指导性案例促进判例法体系的形成,司法行为更加透明,案件质量综合指数上升。然而,由于许多判决的合法却不合理、偶然性的冤狱平反、居高不下的涉诉信访,使得人民接受度降低。其次,人民维权意识增强但存在权利滥用现象,表现在当事人诉诸于司法愈来愈频繁但当事人透支司法,功利主义严重的现象。此外,整体客观评价好但存在局部主观臆断的问题。因为信息不对称,舆论往往呈一边倒的质疑,群众用道德代替法律,从而负能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主导司法案件。

    接着,杨力教授以上海司改作为样板阐释司改的意义和具体措施。他认为,司改迫在眉睫,目的在于改变当今中国司法过度行政化、过度地方化两大弊病。然后,杨力教授一一讲述了法官的定额、遴选、分工和承责方案。杨力教授认为法官定额是存量改革,虽然上海将能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法官削减为原来法官人数的33%,但储备人员队伍不能减少,工作不能断层,法官应有职业遵从感,与此同时,应实行动态管理,地方也可以按定额。遴选法官的过程中,法官助理有5年过渡期,应当有多次入额机会,采用认定制和考核制的双重遴选方法。在分工问题上,基层法院采取“二审一助一书”,上诉法院采取“三审二助一书”的人员分工模式。另外,审判事物由法官助理、书记员负责,法官只负责法律审判等核心业务。除此之外,杨力教授还强调了司法责任制和问责机制。

    然后,杨力教授就进一步司改的路线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第一是侦羁分离,即看守所的归属。因为由同级的公安机关管理,看守所对侦察机关的讯问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改革将看守所的管理移交到司法行政部门管辖。第二是刑罚执行的归属,将我国原本的交由法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分别执行的权力,统一交给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第三是民事执行权的归属,将分离的裁定权和实施权交由司法行政部门。第四是法院程序监督权,如今的“审前程序”缺少独立的司法裁判,缺少审前的当事人权利救济机制,缺少追诉过程的司法审查机制,因此,建立以司法裁判为核心的“审前诉讼构造”尤为重要。最后是跨行政区域的管辖,将基层法院的两类案件编制统一归收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在铁路运输法院审理。

点击查看原图

    最后,杨力教授还提及了司改理念的转向。我们需要将原本的经济思维、政治思维和法律思维转变为法律与经济交叉、法律与认识交叉。

    在结束后的提问环节里,当同学提问到如何自主准备做一个助理法官,杨力教授也做出了回答。杨力教授认为,首先,应当具备剪裁事实的技术;其次,思辨思维也尤为重要,尤其是应当关注一些法律悖论的研究;最后,想做好一个法官助理,必须注重程序法的学习,例如《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

    通过杨力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对司改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本次讲座系法学院文济天下·法学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术讲座,由法学院、科研部、润园书院、泽园书院共同举办。

点击查看原图

  
十一
十二